當你拍攝水下影片時,「分鏡規劃」不是可有可無的步驟,而是決定你作品品質與效率的關鍵核心。
為什麼影片需要分鏡?
👉 因為「隨便拍不等於亂拍」,沒有計畫的水下創作,常常會導致沒氣、景錯過、畫面無用、剪不出片、重複畫面。
✅ 一、痛點:不分鏡帶來的問題
沒氣了卻什麼都沒拍到
-拍了1分鐘卻發現沒有主體鏡頭,浮上來才後悔忘了拍你原本想拍的畫面。
畫面重複、缺少連貫
-同一角度拍了十支影片,卻沒有過場、開場、特寫,剪片時只能硬撐。
拍攝節奏慌亂、搭檔無法配合
-攝影師與模特兒彼此不知道要做什麼動作,頻頻錯過最佳畫面。
剪輯效率低落
-拍得雜,剪得累,一支影片可能要翻50顆鏡頭才能湊出一分鐘素材。
✅ 二、分鏡的好處
掌握時間與氣量分配
-知道自己要拍幾顆鏡頭,能合理規劃每次下潛的重點與順序。
讓拍攝搭檔知道怎麼配合你
-模特兒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轉身、吐泡泡、從哪個角度游進畫面。
拍出故事性與節奏感
-每一顆鏡頭都有目的,讓畫面有開始、中段與收尾。
剪輯更快、更順
-有分鏡就像有拼圖地圖,能快速找到每一顆鏡頭該放在哪裡。
✅ 三、什麼是水下分鏡?跟一般影片不同在哪?
一般分鏡
- 可重拍、慢慢補拍
- 可用語言溝通
- 拍攝環境可控
- 水流、陽光、氣泡、能見度隨時變化
水下分鏡
- 潛水時間有限
- 鏡頭要一次到位,水下只能靠手勢、默契
- 水流、陽光、氣泡、能見度隨時變化
✅四、實務操作:水下分鏡三步驟
🥽 Step 1:簡單分鏡表(建議潛前就列好)

🧠 Step 2:下潛前預演與溝通
模擬每個鏡頭的起點與結束點
- 告訴模特兒從哪個角度進入、做什麼動作
- 約定手勢(OK、重來、快浮上、太遠了)
📷 Step 3:實際拍攝時靈活調整
當浪況或光線改變時,可以臨時替換鏡頭順序
- 錄一顆成功鏡頭後就馬上記下來,避免重拍
- 依據上升高度決定氣量以及配重
✅五、多拍攝角度與景別

「不是專業才需要分鏡,而是因為時間寶貴、體力有限,我們更需要計畫去創作。拍片不是拼運氣,是用節奏和分鏡,拍出一支有趣的故事。」